Skip to content

Polly生活誌

  • 好文賞析
  • 療癒精油
  • 好文賞析
  • 療癒精油
Get A Quote

Category Archives: 好文賞析

  1.   »  
  2. Category Archives: 好文賞析

分類: 好文賞析

為什麼愈善良的人,內心卻愈容易生病?

為什麼愈善良的人,內心卻愈容易生病?

2022-04-012022-04-17 Polly好文賞析Leave a Comment on 為什麼愈善良的人,內心卻愈容易生病?

隨時都在照顧別人的人

在閱讀治療的課程中,發現心裡有著很深病症的大多是善良的人。他們的共同點是自己的生活中主體並不明確,秉持著「要愛人並多照顧別人」的名目,一直在意別人的眼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善良的人把自我省察的能力用在奇怪的地方。

洞察自我的內心,正確理解我的想法和感情,這才是自我省察的能力。但他們把那種敏銳的觸覺用來觀察他人,「他會不會因為我說的話而受傷?我做的這個選擇會不會對他造成不好的影響?」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別人身上。

但是這種擔心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心裡在想什麼。我們全都戴著自己的眼鏡在看這個世界。即使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度過同樣的時間,但對經驗的認知方式各自不盡相同。

舉例來說,大家聽了同一場演講,有人說非常有益,也有人對講師不滿意,有人會說無聊沒什麼內容,有人卻覺得受益良多。一切都是相對的。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努力,也絕對無法完全了解他人的內心。我們只能推測,以我的標準來看那個人是怎麼想的,是什麼樣的人。但那些推測通常都不對,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善良的人們為了理解對方,容易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果想知道,還不如直接問,但他們問也不敢問,只能使出渾身解數揣測,將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想法提供給對方,但在對方看來或許並不算什麼,反而會感到厭煩或有壓力。於是善良的好人會因為對方不理解自己的誠意而受傷,感到遺憾和傷心。

某個冬季的某天,因為一天之內要跑好幾個地方,很忙碌,心情也很亂,這時媽媽打電話來問我在哪裡,如果在外面可不可以回家一趟,她有東西要給我。不管我怎麼問,她都不說清楚要拿什麼給我,只說一會兒就好。於是我按捺著煩躁的心情去見媽媽,她看到我就開心地笑著問:「冷嗎?喝杯熱熱的五味子茶再走吧。」我忙得要命,只為了要我喝五味子茶就把我叫回家──我滿腔火氣都上來了。

但是以媽媽的立場來說,那是純度百分之百的母愛。看到女兒那麼冷的天氣到處跑來跑去她覺得很心疼,想讓女兒喝杯熱茶再去忙。那天因為我表情管理失敗,被罵說是一個不懂善良媽媽心意的壞女兒。人心就是如此大不同啊。

善良的好人也不喜歡孤零零的,希望大家在一起和樂融融,所以認為提出自我主張、個人要求是一種破壞群體和諧的行為。

午餐時間,公司職員都表示要去吃米腸湯飯,但我想吃義大利麵,卻怎麼也說不出口,因為如果直率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會讓其他人感到不便,又要重新協調決定吃什麼,那樣會浪費更多時間,給大家添麻煩,所以我乾脆先放棄主張。只要我不開口,便能維持團體和諧,就像勇於犧牲的崇高義士一樣,這是在展現我的雅量。

但果真如此嗎?善良的人們的想法大多是極端的,認為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大家在一起愉快地相處,另一種是互相不和而吵架。但事實不會只有兩種情況,中間還有無數的變數。

大家都去吃米腸湯飯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意圖,只是習慣使然,沒有多想,憑直覺就去常光顧的店。或是部長說一起去,即使大家不是很想吃也會勉為其難地附和,但如果這時提議說要不要吃點別的?不如今天去吃義大利麵吧?說不定提案來得正是時候,不想跟部長去吃米腸湯飯的人,就可以去吃義大利麵。

或者大家都去湯飯館,我自己去吃義大利麵也沒關係,因為就算那樣,也不會被公司開除,不會因為那種事在公司被排擠。一切只是自己想像「萬一那樣會不會怎麼樣?」或「會不會造成別人困擾?」自己先害怕了起來。

善良的人觸角總是朝外,所以他們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左右。

明明自己從早上心情就很好,但只要和某個人擦肩而過,就很容易被那個人的負面情緒傳染,導致心情變得不好。在公司內如果有人傷心難過,只要表達一點關懷就夠了。但對善良的好人來說是不夠的,不只要對別人的痛苦產生共鳴,還要比當事人更悲傷,甚至那種悲傷的情緒要延續到回家後一直想起那個人的悲傷,與他一起悲傷。誤以為那樣就是心地善良、有同情心。不,這只會讓自己與他人分離而不自知。

善良的人會為了照顧他人而抑制自己的慾望。但你知道壓抑可能反而讓你更厭惡他人嗎?舉例來說,在飯店自助餐吧上發現甜點櫃有馬卡龍,你非常非常喜歡馬卡龍,很想七種不同顏色的馬卡龍都嚐一嚐,但你是個善良的人,想到如果自己吃那麼多,那別人可能就沒得吃了,過度貪心是不對的。所以就算很想吃,還是強迫自己壓抑住那份慾望,只拿了三個。還嘉許自己是一個有自制力、懂得替別人著想的好人。

但怎麼回事!同桌的朋友拿來了七種不同顏色的馬卡龍!還說「這些馬卡龍的顏色很漂亮對吧?看了就想吃,所以我每個顏色都拿了一個!」接下來會怎麼樣呢?

雖然很想全都吃,但強忍住只拿了三個,這樣善良的你眼中,拿了七個馬卡龍的朋友是自私的、貪心的、只想到自己。不只如此,根本連一點點替別人著想的心都沒有。

但是在同桌其他朋友眼裡,拿了七個馬卡龍的人或許不是壞人,只會覺得他「真的很喜歡甜食,換作是我,一個馬卡龍也吃不完,因為我不怎麼喜歡吃甜的」。不會討厭對方。去自助餐廳因為付了錢所以有權利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如果馬卡龍沒了,廚師會再做新的出來,除非有規定每個人吃的量,否則不管要拿七個還是十個,都不該是被指責的事。

儘管如此,善良的人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認為忠於自己的感情是「自私」。因此,每當自己也想那樣行動的時候,就會產生罪惡感。但是,說自己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為什麼是自私呢?到底要多照顧他人才能算是善良呢?因為善良的人強壓住自己的慾望和主張,所以看到沒有那樣做的人,就會感到很生氣,但實際上也會有一點羨慕。

善良的人心中也會想像別人那樣活得很自我,但是基於「善良」的原則,只能壓制自己的慾望,展現自認善良的一面,指責別人自私。

把自己困在「善良」這個好聽的名詞中,為了得到好人的評價而放棄自我的人,最終會生病。在人際關係中,最健康的狀態是「分開又一起」。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明確的人生,偶爾互相幫助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

忽略自己的生活,只為幫助他人而活的關係並不健康。

這當中必然夾雜著「犧牲」的概念,從那一刻起就會導致關係的不均衡。善良的人們獨自做出他人不願意做的犧牲,如果沒人在意,就會形成一種被害者的心態,反覆著讓對方感到內疚的惡性循環。那麼這到底是為了誰而「善良」?

善良的人不幸福,被善良的人單方面照顧的人也不幸福,或許我們應該深刻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了誰、為了什麼而「善良」。

Read More
兩個練習幫你找到真正擅長的事

兩個練習幫你找到真正擅長的事

2022-04-012022-04-17 Polly好文賞析Leave a Comment on 兩個練習幫你找到真正擅長的事

人是群居動物,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聽到如與人為善、團結力量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等,希望能縮小個人意識以創造最大的群體價值。在這樣的框架下,大部分的人很容易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甚至因此迷失自我,或努力維持與大家相同的步伐,避免成為異類,整個社會仿彿都在鼓勵大家隱藏個人特色,不斷複製他人的人生。

不過,現在的價值觀已經截然不同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的生活環境已經進入全新的世代,價值觀也隨之變化,現在的社會更鼓勵大家展現個人特色、表現出最獨特的一面。這是個愈來愈不需要委屈求全的世界,不需要再用「不合理的磨練是訓練」、「蹲低才能跳更高」這類的話鼓勵自己忍耐。

畢竟,讓鑽石更顯價值的地方絕對不是在垃圾場。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環境讓你很痛苦、工作讓你窒息,你完全可以離開它。無論你承擔著什麼樣的責任、有什麼樣的追求,就算放棄現在走的路,也不代表你就無法達成那個目標,一定要相信自己,你是自由的。

雖說特質是與生俱來的,但當我們一直做著與特質不符的事,它就會被埋藏在內心的深處,得不到好好施展的機會,而我們又用太多力氣去滿足外部的期待,漸漸就會愈過愈迷惘、愈不快樂,連帶也會影響表現。

我以前也曾努力活成他人定義的「成功」狀態,任何事都想挑戰看看,就像在闖關累積紀念章一樣,什麼都想做,也不管自己適不適合,做不好的就花更大的力氣去學會,然後做得更好。雖然我隱約察覺自己在給他人建議、輔佐他人以及溝通方面的能力還不錯,但並沒有特別發展。後來認識麻理惠才發現自己擁有太多了,我應該「捨棄」大部分,包含技能,我天生就具備的特質就是溝通的能力,我應該好好發展這塊,而不是去學更多技能,就像將所有武器都扛在身上的戰士,反而因為過度負重,毫無戰鬥力可言。

因此,建議你透過以下練習,徹底找出自己不適合的事:

擬定「不想做的事清單」

對你來說什麼是「在開始前連碰都不想碰的事」、「做了也很無聊的事」、「做了很累的事」是什麼,例如:

‧調整時程 ‧和不合拍的人一起工作

‧睡眠不足時下的工作 ‧和必須防備小心的人一起度過的時間

‧檢查細節和確認作業 ‧工作休息時間的八卦

‧看不出成效的降價溝通 ‧在通勤時間搭車去上班

‧為補業績數字簽的合約 ‧穿著不合身的衣服

記錄週末活動,發現你的天賦

當你將一切的行動簡化到「喜歡、有興趣、想嘗試」接下來會面臨另一個難題:「找回長久以來丟失的特質」。這裡有個祕訣,在行動的過程中留意自己的感覺,做哪些事你花的時間最少?哪些事讓你做到忘記時間、再難都會想辦法克服,那都是你做的事和特質相連的證明。當我在幫助我的客戶尋找特質時,我通常不太會注意他們怎麼介紹自己,而是留意他們都在做什麼。因為人可以用嘴巴說出任何話,而真正的性格只會呈現在行動上。

因此,當他們介紹完自己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會用幾個問題幫助我們能聚焦、挖掘出顧客的個人特質:

「你下班或下課的時間都在做什麼?」

「哪些事是你自動自發,不是別人要求你去做的?」

以前還在人力管理公司上班時,我會利用下班時間和週末畫畫、幫朋友做生活諮商,也喜歡研究音響。我會去人氣咖啡店,也會去書店逛逛,也喜歡逛賣場、百貨。哪些事是你假日在做的事?例如學習新的語言、插花、學吉他、研究紅酒?留意自己大概都花了多少時間,如果你能持續做超過七天,我相信其中一定有與你特質相連結的點。

如果真的找不到也沒關係,直接創造一個吧,例如運動、攝影、烹飪、看書⋯⋯建議可以從免費的線上講座或實體研討會開始,挑幾個你感覺有趣的主題,聽幾個老師上課,如果感覺不太適合就放棄,這裡的關鍵是一定要聽從自己的感覺,這也是幫助你更快找到自我特質的練習之一。

以下提供簡單的自我覺察練習,幫助你更快找到「成為自己」自在發光的捷徑:

練習:寫下度過假日的方法

假日或不受工作或學校束縛的時間,你會做些什麼?

‧用手機看漫畫 ‧思考1年後的計劃

‧看 YouTube 影片 ‧用社群軟體聯絡朋友

‧午睡 ‧和小孩玩

‧整理電郵信箱 ‧喝杯現磨的咖啡

‧重新檢視備忘錄中的事 ‧煮咖哩

像這樣記錄下來自己閒暇時的活動,大概觀察兩週左右,一定會有意外的新發現。

Read More
保持幸福的五大祕訣

保持幸福的五大祕訣

2022-04-012022-04-17 Polly好文賞析Leave a Comment on 保持幸福的五大祕訣

不管是真實的病症或幻想的症狀,有沒有避免或補救的辦法呢?許多人認為不可能,他們覺得,否認有解決之道,反而有一種苦澀又病態的快感。這真是怪事。他們在不幸中感到樂趣,把前來幫助的人當作仇敵、罪人。固然,在家裡有人過世,遇到災難或被人冤枉時,會有幾天很痛苦,任何安慰都派不上用場。這時,做朋友的只能保持沉默,同情對方的立場,在必要時給予協助。

但大家也都看過,家裡有些愛哭的女性,努力用表面的姿態,去維持容易被時間磨滅的哀傷心情。那些人一味抓住無法回復的過去。如果他們只是獨自承受痛苦,我還會為他們嘆惜;但若他們變成絕望的宣傳員,指責他人的活力與奮鬥精神,那我就不以為然了。

哭泣的樣態中,多少總有些表演的成分。我們須得留神。事實上,真正的痛苦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也就是說,他們會隱藏痛苦,絕不打擾身旁的人。

有次在一個年輕人的歡樂聚會中,我看一個女子,她應該剛經歷過慘痛的事件。她的沉默、勉強的笑容以及不由自主的出神樣子,都揭露了她的心事。但她勇敢地支撐下去,外表裝作鎮靜,避免影響現場的愉快氣氛。

假使你必須遠離人群、天天愁嘆,如此才能追憶過往,那麼你的回憶一定有不真實的成分。對於亡故的友人,我們所能表示的最崇高的敬意,就是對於還活著的其他友人,培養出同樣美好的情誼。

如何避免對往事太執著呢?怎麼驅除那些縈繞不去、在夢中也會出現的念頭呢?

最廣闊、最仁慈的避難處就是大自然。森林、崇山、大海是那麼蒼茫偉大,個人是如此狹隘而渺小,看到這個對比,我們內心就會得到撫慰。悲苦時,躺在地上,在叢樹野草之間,孤獨地度過一天,精神就會振作起來。許多實際的痛苦,有一部分是出於社會規範的約束。因此,花個幾天或幾小時,切斷自己和社會之間所有的關聯,確實能減少我們的煩惱,緩和強烈的情緒。

旅行是治療精神痛苦的良藥。一直待在令人痛苦的地方,種種瑣碎的細節會提醒你那個不幸的事件,令你更加執著。那些細節會令人想起過往的事,而旅行能斬斷那些連結。但不是人人能出走的啊!要有時間,要有閒暇,還要有錢。然而,不需離開城市與工作,不用跑很遠,還是可以換換地方休息。

以下幾條規則,按照法國作家瓦雷里的說法,是「幸福的祕訣」。

第一個祕訣:對於過去的事情,避免過度沉思、反覆回想。

沉思當然是好事。一切重要的決定,總是得先三思而後行。而有明確的思考目標,才不會造成負面效果。否則,你就會不斷回想自己所受的傷害以及難以證實的謠言。那些都是無可挽回的事情,你卻會反覆不斷咀嚼。英國有一句俗諺說:「永遠不要為了倒翻的牛奶而哭泣。」英國前首相迪斯雷利總是勸告大家:「不要捲入無謂的爭辯,也不要終日怨嘆人生。」笛卡兒也說:「與其征服全宇宙,我寧願去克服自己的欲望。一切尚未降臨的事,我都會當作不可能發生。」

生活應該保持衝勁,時時清除不好的念頭,換上新穎的想法。無遺忘即無幸福。無論任何人,只要開始行動,就不會再覺得自己很不幸。為什麼呢?就像兒童去玩遊戲一樣,那時他不再想到自己,而是想著如何完成動作。

勞倫斯說:「為何你需要知道自己是魚皮做的或是羊皮做的?為何你如此看重這毫不相干的問題?你難道不能在自身之外找到新的焦點。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是會令你作嘔的。」

由此產生了第二個祕訣:快樂從行動中產生。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每次我讀到朋友們的著作以及聽他們發表看法,總會認為,現代人應該不會再過幸福的生活了。但當我和家裡的園丁聊天時,我立刻就會覺得自己的擔憂一點道理也沒有。」

園丁在庭院裡照料他的番茄與茄子,他熟悉這份工作與那個環境。他知道會如何得到豐碩的成果,所以感到很自豪。這種幸福感不亞於偉大藝術家跟創作者的工作成果。對於聰明的人來說,行動往往是為了逃離思想的束縛,這個作法既合理又健康。

因此我們可說:「有想法卻不執行的人會生病。而一直在思考卻不行動的人,也一樣不健康。」漫無目的的空想,有如一架拋錨的發動機,非常危險。

在行動中,不管世事有多矛盾、人生有多麼複雜,你都會保持鎮靜。你會從不同角度去看每件事的優缺點,並自然產生適合的做法。但若你毫無作為,就會受困於支離破碎的現實條件,愈想愈悲觀。

如果你不願馬上著手,還要等到社會上有人先做,你才跟著行動。那你內在的衝突就永遠也沒有化解的那一天。那麼你會更加折磨自己,更難完成目標,甚至什麼也做不到。

第三個祕訣:為了讓日常生活更美好,請好好選擇你的環境,找到方向相同、會關心你行動的夥伴。

我們總以為家人不瞭解自己,所以會不斷起衝突。與其在爭執中摧毀你和家人的幸福,不如去尋找與你理念相近的朋友。若你有宗教信仰,便多和教友交流討論;若你有革命的情懷,便去參加相關的組織和社團。這樣一來,你就更有把握能說服不信神的人,因為你那時在精神上有同志可以依靠。想擁有幸福感,不像一般人所以為的那樣,需要獲得無數人的欽佩與敬仰。但是,至少你周圍的人一定要欣賞你。

法國詩人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身邊有幾個崇拜者,他們超乎尋常地愛戴他。相較之下,有些名人比較可憐,因為他們心中所敬愛的人並不在乎他們的成就。許多內心不安的人到修道院後,內心就感到平靜與放鬆,因為身邊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第四個祕訣:不要用那些遙不可及、無法預料的災禍來折磨自己。

幾天前,在杜樂麗宮的花園裡,天真的兒童、華麗的噴泉以及溫暖的陽光構成一幅歡樂美好的畫面。但我卻遇到一個不幸的人。他心情鬱悶,孤單地在樹下散步,思考國家財政與軍事上的困境。他和我說,兩年後國家一定會崩潰。

我回答他:「你瘋了嗎?哪一個神明能預料到明年的局勢?日子當然艱難,承平時代在人類歷史上不常見,有的話也很短暫。但未來的情景一定和你悲觀的預測完全不同。不如享受現下的日子。學學那些在水池中放紙帆船的兒童。記得,盡人事、聽天命,把日子過好。」

當然,每個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的責任,也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他應當想到未來的發展。因此,有能力的人不會是宿命論者。建築師應當想到,他設計的房屋是不是穩固;勞工應當想到,他老年時有哪些保障;議員應當想到,他投下的那一票,會影響到哪些預算案。但一經選擇、做好決定後,便得放鬆心情,不再擔憂。若預測的項目不是一般的活動,甚至是人類智力所無法理解的,那就不應該去猜想。

英國作家卻斯特頓(G.K.Chesterton)在《神學》一書中寫道:「在那些廣博但無聊的哲學著作中,只有浮誇的演講詞以及大而無當的結論。那些作家隨口就談起幾百年的歷史和演化問題。事實上,哲學家應該關注的,是當前的議題。」

最後一個祕訣是獻給實現美滿人生的人:當你得到幸福時,切勿喪失讓你成功的那些美德。

多數人在成功時會得意忘形,忘記起步時保有的謹慎、中庸與慈愛等品德。他們忘記自己的出身,所以變得傲慢又過度自信。於是他們拋棄穩紮穩打的工作態度,沒過多久就把好運用光。幸運變成厄運後,他們驚恐萬分,不知道出了什麼差錯。先賢總是勸告世人,得到幸福時,應奉獻謝禮給神明。這實在有道理。古希臘時期,薩摩斯島的國王波利克拉特斯就把他的指環丟到大海中,以奉獻給神明。每個人都有像指環那麼珍貴的東西,奉獻方法也不只一種。

最簡單的就是保持謙虛。

Read More

文章導覽

較新的文章

近期文章

  • 2個練習題,幫助正處於感情迷惘的人釐清現狀
  • 感情一旦需要忍耐,到最後只會把自己逼成壞人
  • 你知道嗎?人生中每個選擇都和「情緒」有關
  • 擁有正向「情緒風采」,讓你成為社交圈核心人物!
  • 心理師告訴你!終身伴侶所具備的5大特質

近期留言

    彙整

    • 2022 年 4 月

    分類

    • 好文賞析

    其他操作

    • 登入
    •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 WordPress.org 台灣繁體中文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mitco-tech by Inverstheme.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