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Polly生活誌

  • 好文賞析
  • 療癒精油
  • 好文賞析
  • 療癒精油
Get A Quote

2個練習題,幫助正處於感情迷惘的人釐清現狀

  1.   »  
  2. 2個練習題,幫助正處於感情迷惘的人釐清現狀

2個練習題,幫助正處於感情迷惘的人釐清現狀

2022-04-172022-04-17 Polly好文賞析

愛情裡面的兩個要點不外乎:

1、你愛不愛他?
2、你委不委屈?

就這麼簡單,如果你對他的愛可以蓋過所承受的委屈,多過你們之間的衝突和差異,如果你願意替他犧牲一些事情,因為你知道那個愛大過於你付出的東西,整體上來說你在這段關係裡面是滿意的。儘管你們經常爭吵、諸多不合,但由於他能給你的從別人那裡無法獲得,所以你甘願為他做出這一切,因為在這樣的關係裡面,你可以看見快樂的自己。

相反地,如果針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像這樣:「我愛他,但是……」,那麼要不是你的愛是有條件的,要不就代表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愛他,只是因為基於過往的習慣或者是放不下,所以為了避免自己認知失調,才說這樣的話。

試著想一想,在這段關係當中,大多的時候你是充滿不安、擔憂、痛苦、委屈,還是其實很多的時候你是快樂、自在、可以很安心的做你自己?

其實,不只是指涉伴侶關係。上面的這個「他」,指涉的可以是伴侶、朋友、可以是一段工作關係、同事和夥伴、可以是你的家庭和課業,也可以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你愛你現在在做的事情嗎?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被委屈了?

2個閉上眼睛的練習

讓我們來看看前面這兩點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在心理學上,「愛」可以預測關係滿意度,也就是說如果你越愛對方,你就越滿意這種關係,你可能聽過很多文章說過它包含親密、激情跟承諾,可是你知道嗎,有件事情比這一切更重要──就是前面所說的,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喜不喜歡和他在一起的時候的你自己?那個時候的你,是充滿歡樂、有創造力、自在安全而且不需要擔心的,還是經常疑神疑鬼,怕東怕西,甚至想起他就是一種壓力?

接著,「委屈」這件事情意謂「在這段關係裡面,你是不是犧牲了某一部分的自己?而且這個犧牲並不是你自己想要的」。

研究顯示,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大概會在這樣的關係裡面經歷許多憂鬱的負面情緒。但比起前面這些,還有一個其實只要捫心自問,很容易就可以了解的東西──就是你可以閉上眼睛問問自己:你跟他在一起的這段時間,你最近是變得越來越喜歡自己、呈現出更多不同的自我面向(self-expansion),還是變得越來越討厭自己、自己的力量和聲音越來越小了?如果是好的改變,這個改變本身又是否能從其他關係或活動中來取代?

透過問自己上面這些問題,或許你就會發現,一直以來那個答案都很清晰,只是你一直缺乏勇氣、做出決定而已。

分手了,還能彼此問候嗎?──不愛了,一點點的關心都是打擾。

同樣是關心,如果你跟一個人的距離很近的時候,是一種甜蜜,但如果你和他變得遙遠了,或者是你不再享受這樣的關心,那麼每一句問候都是壓力。

當然,還在彼此相愛的時候,也有可能會感受到對方「愛的壓力」,但如果不愛了,那麼就不只是壓力而已,還會有一種「煩躁感」,覺得「現在我的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來打擾我?」的感覺。

人際距離的改變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呢?以前的關心為什麼後來都變成壓力?對我來說,大概就是「人際距離」(self-others distance)的改變,以及「界線的調整」(boundary adjustment)。

根據亞瑟‧阿倫的經典自我擴張研究(Inclusion of Other in the Self),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會隨著互動和親密的增加,而越來越靠近。從陌生人、到朋友,漸漸的到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甚至到最後變成情人、無話不談的伴侶,其實上面這個過程就是透過人際距離的改變,達到心理距離越來越靠近的狀態。

然而,分開也是一樣的──當一個人不再想要和另外一個人的生活有更多的重疊時,除了身體距離的拉開之外,心理距離也會有一些改變。見面頻率、談話次數、話題深度等等,很明顯就可以感覺得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當對方想要維持某種距離但是你卻想要更靠近的時候,對方就會覺得「這並不是我想要的距離」,然後接著產生厭煩、壓力、甚至開始躲你的狀況。

界線的調整

一般來說,我們的界線是可以彈性調整的,面對越親近的人,我們會願意讓他進入更多自己的生活領域、黑暗面、甚至是不為人知的部分;可是當一個人已經不再如以前一樣讓你那麼傾心,那麼「保持距離」反而會讓你有種安全感。

你可以想像你身邊有一個防護罩,在他和你的關係很好的時候,這個防護罩的強度變弱了,他可以有時候溜進來,然後你依然覺得自在,你也喜歡這樣的感覺,因為並不是在所有的人面前,你都可以脫下面具。可是當關係變得不是那麼好的時候,或者是你想要有更多自己的空間的時候,你就會把這個防護罩所籠罩的範圍變得大一些,於是不論你到哪裡或者是跟誰相遇相處,為了維繫心裡面安穩的感覺,都會刻意和其他人之間留出一些空間。

換句話說,有些時候我們會傾向和別人保持距離來獲得安全感,有些時候我們會允許對方進入自己的世界而仍然覺得安心。不論是哪一種狀況,放入感情的互動當中來考量,都會牽涉到一種情形──當「你期待的距離」跟「對方期待的距離」不太一樣的時候,不舒服的感覺、負面的情緒就會產生。

然後你會試著去調整這個距離,讓對方回到你「覺得舒服的領域」裡(例如「朋友區」、「曖昧區」、「戀人區」或「家人區」)。可是如果「對方覺得舒服的區域和你覺得舒服的區域」不一樣,就有可能出現一個追一個跑的狀態,追的那個人想要回到原本比較親密的關係,逃跑的那個人想要離開現在這個讓他覺得「過分親密」的關係。因為對他來說,這樣的距離是一種窒息。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靠近為對方帶來壓力,那麼或許對方期待的心理距離,和你想要的並不一樣。而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關心已經變成了對方的壓力,或許也是時候該好好考慮,你渴望的關係跟他渴望的關係,是不是同一種關係?畢竟,勉強自己或者是勉強對方在一段委屈的感情裡,並不會帶來更好的結局。

當你重新考量,到底是一個人或者是兩個人會讓你覺得比較自在,或許你終於會明白,關鍵並不在於兩個人是不是在一起,而是你有沒有跟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在一起。

Read More

文章導覽

Previous: 感情一旦需要忍耐,到最後只會把自己逼成壞人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近期文章

  • 2個練習題,幫助正處於感情迷惘的人釐清現狀
  • 感情一旦需要忍耐,到最後只會把自己逼成壞人
  • 你知道嗎?人生中每個選擇都和「情緒」有關
  • 擁有正向「情緒風采」,讓你成為社交圈核心人物!
  • 心理師告訴你!終身伴侶所具備的5大特質

近期留言

    彙整

    • 2022 年 4 月

    分類

    • 好文賞析

    其他操作

    • 登入
    •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 WordPress.org 台灣繁體中文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mitco-tech by Inverstheme.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